华语娱乐圈
发布时间:2025-09-11


中国内地的娱乐产业,我们通常称之为“内娱”,它涵盖了歌坛、影视、网络等多个领域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2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文化娱乐产业的营业收入高达86,624亿元人民币,占当年第三产业总量的16.21%。在2025年的统计数据中,娱乐明星的粉丝人数已达到7498万,其中20到29岁的青年人占比高达71.2%,女性粉丝占比为61.1%。

回望文革时期,那时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政治色彩,娱乐圈被称作“文艺界”或“文艺战线”,演员和歌手自称为“文艺战士”或“文艺一兵”,那时并没有“偶像”或“明星”的说法。与2025年相比,那个年代的文艺战士有着“愈穷愈光荣”的说法。

我们通常称

到了1978年,知青大规模返城,直到2007年,娱乐圈从业人员多数来自所谓的“学院派”,也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表演系,特别是北京电影学院、上海戏剧学院、中央戏剧学院、广播学院等。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很高,而且他们的背景相对平凡。比如1990年中戏新疆班就招收了普通文艺青年陈建斌、王学兵,以及没有文艺背景、理科出身的李亚鹏;1999年中戏则招收了来自下岗职工家庭出身的李光洁。

学院派

2007年之后,娱乐行业“造星”功能颠覆了学院派的培养人才功能,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拥有全国知名度,如周冬雨、张一山、杨紫,或省级知名度,如秦俊杰、蒋劲夫、古力娜扎;而那些排名前列但并不知名的优秀学生,则时常需要通过《演员的诞生》等演技竞演类节目来被发现。

自2025年起,中国大陆影视行业蓬勃发展。偶像剧、古装剧,以及耽美、耽改剧捧红了一批又一批“流量艺人”。同时,大型选秀节目的兴起,形成了一个平行于艺术高校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,吸纳了大批的“偶像派”艺人。

2025年9月2日,国家印发《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》。该通知指出,内娱存在“阴阳合同”、逃税、“天价片酬”等问题,流量至上、畸形审美、“饭圈”乱象、“耽改”之风等新情况也层出不穷。一些从业人员的政治、法律、道德意识不强,违法失德言行时有发生。因此,通知要求加强对演艺市场的管理,压实平台责任,严格内容监管,加强引导、宣传和教育,完善制度建设和党组织领导。对演艺市场的管理,《通知》强调业内企业的社会责任,合理配置成本比例,遏制不当牟利,严厉查处逃税行为;对社交媒体,《通知》要求打击流量造假行为,严厉处理牟取不当利益的营销号,严厉处理“互撕”信息,改善热搜、推荐榜单的管理;在内容监管方面,《通知》提出要严管综艺节目,禁止未成年人参加选秀节目,加强游戏内容审核,推进防沉迷系统,完善实名验证;《通知》还提出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参加线下应援活动,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;《通知》还要求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、培训和引导;在制度建设与组织领导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,禁止劣迹艺人复出,规范广告代言,规范艺人经纪制度,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,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主管和属地责任,将相关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、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加强跨部门、领域的协同合作;《通知》还提出要研究制定演员经纪机构、网络表演经纪机构、粉丝社群管理、经纪公司管理、直播管理、演艺明星金融产品和游戏产品代言管理的制度。

服务热线